4月13日,《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深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的意见》(国发【2021】5号《意见》)中提到,“清理规范地方融资平台公司,剥离其政府融资职能,对失去清偿能力的要依法实施破产重组或清算”。
早在2018年《关于加强国有企业资产负债约束的指导意见》就已经提到“对严重资不抵债失去清偿能力的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公司,依法实施破产重整或清算”。“破产重整”的表述已经不是第一次出现在中央文件里。有债券专业人士分析:既然不是第一次,其实就很难真正撼动市场的信仰;越是强调,越有类似“狼来了”的效果。就算短期内城投债信仰不会破,但国家打破刚兑、规范和开放金融市场的大方向跟决心不会变,所以《意见》编者看来眼下是雷声大雨点小,长期来看是作为旗帜具有指引作用。其实作为政信信托投资人来说,狼早就来过了,贵州、青海和韩城等地早已经打破了信托对城投的信仰。不过有一点也得注意,现在类似贵州的政信信托延期,平台还是以时间换空间,在慢慢还。倘若未来平台因债务破产,投资者最终最终陷入破产重组拉锯战,那就该真的头疼了。同时还有一个注意点,近期政信信托目前有很多产品,是投向单一城投债券或者一揽子城投债券,以城投债历史0违约作为最大卖点。现在有5号《意见》作指引,算是中央带头给投资人提了醒,历史0违约城投债信托产品也得擦亮眼睛选。选择的标准,还是专注底层:区域经济、平台重要性和经营状况等。广发证券首席分析师:随着城投平台的转型,平台以盈利为目的的业务越来越多,城投和国企的界限变得模糊,可能走向违约。而一旦城投违约,将导致整个省份城投债再融资困难。天风证券首席分析师:城投公募债打破刚兑是趋势,只是这个进程会很复杂。从底线思维并结合当前宏观环境考虑,城投债依然是可以适度下沉或者维持已有下沉力度的对象,但对于应该切割的区域也不能含糊。外经济贸易大学教授毛捷:根据《意见》,平台公司破产重组或清算的前提,首先必须要剥离政府融资职能,成为一个纯粹的产业类国企。然后在失去清偿能力的情况下,才能进行破产重组或清算,以将负面影响减少到最小。如果承担政府融资职能的平台公司直接破产重组或清算,那负面影响会非常大。
鹏元资信:4月1日研报统计,今年城投债到期只数6322只,规模39714.52亿元,分别比2020年上升49.00%和62.58%,处于近年来高点,城投债到期偿还压力较大。地域上到期城投债以江苏居首,其次为天津,浙江居第三位。
对此,鹏元资信分析师表示,近年来城投债只出现过技术性违约,但刚性兑付也日益面临被打破的边缘。对于城投债违约风险,有以下几点值得关注:第一,信仰难永恒,关注刚性兑付是否会打破;第二,城投有别,关注“真假”城投;第三,违约有先兆,关注高债务风险地区和风险已暴露城投。
资深金融人士卓逸: 高收益债券投资是一个痛苦折磨的过程。2014年以来,债券市场从没有违约的绚烂时代走到了各类花式违约频出的冰河时期。今天的城投债市场是个敏感的市场,基本面研究已经起不到太大的作用,“信仰”支撑的投资只能用行为金融学来解释。这也是我们这一代做债人没有办法规避的事实。既然没有办法规避就正视它:弱化基本面逻辑,从行为金融学的角度分析,可能更容易抓住问题的关键
评论